历史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中国为何不怕蝗虫?
2020-02-19



历史上的今天.png

1927年2月19日,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。

1967年2月19日,中共中央要求中学回本校边上课边闹革命。

1979年2月19日,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成立。

1997年2月19日,邓小平逝世。中共中央、全国人大常委会、国务院、全国政协、中央军委发布《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》。

2001年2月19日,吴文俊、袁隆平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


历史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中国为何不怕蝗虫?


近日,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蝗灾持续入侵东非,蝗虫还飞过红海蔓延至伊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等西南亚国家。目前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蝗虫数量已达3600亿只。若到6月蝗灾得不到控制,蝗虫数量或再增500倍。

蝗虫过境只能用“惨烈”二字形容:1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.5万人的口粮,极大地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。

不过据专家所说,现在,非洲、阿拉伯国家和印度、巴基斯坦等地发生的蝗灾是由沙漠蝗(Schistocerca gregaria)造成的,在中亚和西亚也可以形成灾害。

上世纪初,有科学家报道在我国云南发现有沙漠蝗,但未被之后的科学家所证实。因此,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。

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

蝗灾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,爆发次数频繁,发生范围广,甚至曾造成严重饥荒乃至社会动乱。据《中国救荒史》统计:秦汉蝗灾平均8.8年一次,两宋为3.5年,元代为1.6年,明、清两代均为2.8年,受灾范围、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。

1951年初夏,安徽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平原、山西、新疆C等省共计78个县内发现蝗蝻,该年夏、秋全国发生蝗灾的面积达1300多万亩。

1952年,19个省、75个专区、594个县(市)以及1个盐区和1个盟旗发生蝗灾,面积达3779万余亩。造成灾害的蝗虫有飞蝗、土蝗、稻蝗及竹蝗等。就飞蝗而论,夏蝗在河北、平原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南、新疆、江苏7个省共计危害农田1426万余亩;秋蝗在上述各省除新疆以外的6个省共计危害农田391万亩,夏、秋蝗合计危害农田约1818万亩。

1953年,全国发生夏蝗灾害的农田面积共515万亩,因夏蝗未能彻底消灭,秋蝗情况相当严重,仅江苏省蝗灾面积就达73万余亩。

1954年,据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及新疆、内蒙古等省区不完全统计,夏蝗造成灾害的农田面积达840多万亩,蝗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五六十只,最高达数千只,江苏省灌云县、新海连市及安徽省泗洪县的个别区、村每平方米有蝗蝻七八千只。

1955年,据蝗虫主要滋生区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等省不完全统计,发生夏、秋蝗灾害的农田面积达1464万余亩。

总之,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蝗灾仍然时有发生,“在大片荒地和湖沼地带的水利和垦荒问题,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以前,蝗虫是会经常发生或间隔一、二年或二、三年发生一次的”。

不同的是,在新中国成立前发生蝗灾时,常常因统治者无视农民疾苦,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,给农业和农民造成了严重损失,导致百姓衣食无着、流离失所。而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,每次发生蝗灾都动员大量人力、物力捕蝗、灭蝗,从而避免蝗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,使广大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。


中国治蝗有啥经验

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之所以能有效控制蝗灾,关键是采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:

1、推广飞机治蝗

关于治理亚洲飞蝗问题,1925年,苏联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化学方法的飞机灭蝗大队,前往人迹罕至的库玛河到高加索一带的芦苇丛地区治蝗,第一次飞机灭蝗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
新中国成立后也采用了飞机治蝗的方式。1951年6月13日,人民空军出动4架飞机到皖北执行灭蝗任务,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飞机灭蝗。飞机在安徽省泗洪县飞蝗密集、人工难以捕打的深草苇地带,每日早晚连续出动喷射“六六六”杀虫粉,喷射面积达9500余亩。喷射药粉后,飞蝗与四五龄蝗蝻的死亡及中毒率达70%以上。经过群众努力捕打和飞机协助扑杀,分布在全县30余万亩的蝗虫至23日已基本被扑灭。

飞机治蝗的区域还有河北省黄骅、武清、宝坻、宁河等县以及湖北省天门县等地区,历时月余,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。“由于这些一连串的胜利,不但扭转了群众把蝗虫当作‘神虫’的迷信思想,并坚定了‘人定胜天’的信念,同时也为来年的治蝗工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”。

2、从根本上铲除蝗虫滋生地,改造蝗区生态环境

要真正有效控制蝗灾,必须彻底改造蝗虫滋生的生态环境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在捕灭蝗虫的同时,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蝗区生态环境的改造。通过兴修水利和垦荒,人类能把飞蝗的滋生地改造成良田。治淮工程的完成、官厅水库的兴建、黄河的治理等对从根本上消减蝗区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通过对蝗区生态环境进行改造,至1957年江苏省已有40多万亩过去飘蝗的地区变为无蝗区。安徽省泗洪县1952年即开始改造蝗区,并开挖安东河以解决安河洼蝗区的水患;1953年建成国营洪泽湖农场以改造车路口蝗区,面积达12.1万亩;同年建成三河闸,改造了龙集滨湖蝗区,面积6万亩;1955年完成城头防洪圩堤25公里以改造城头蝗区,将大堤内建成农田;同年兴建防洪堤以改造大渔沟蝗区。

经过坚持不懈的改造、治理,危害我国数千年的飞蝗之害最终得到有效控制。

1977年10月24日,《人民日报》报道称:“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,如今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。我国已经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过蝗害。有关部门准备把这项重要成果推荐给全国科学大会。今天,人们来到昔日蝗灾严重的黄淮流域一些著名的飞蝗孳生地,可以看到绿树如带,稻田如毯。过去的‘蚂蚱窝’,已经变成了‘鱼米乡’。鲁西南微山湖地区的几十万亩湖滩泛水地,历来是孳生飞蝗的场所,解放前,蝗群迁飞,为害数省。如今,这里已变成大片旱涝保收的稻田,‘飞蝗蔽日,禾草一空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”。


祝好朋友长征步向三春迈,伟业图从四化描!

历史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中国为何不怕蝗虫?



历史上的今天.png

1927年2月19日,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。

1967年2月19日,中共中央要求中学回本校边上课边闹革命。

1979年2月19日,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成立。

1997年2月19日,邓小平逝世。中共中央、全国人大常委会、国务院、全国政协、中央军委发布《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》。

2001年2月19日,吴文俊、袁隆平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


历史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中国为何不怕蝗虫?


近日,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蝗灾持续入侵东非,蝗虫还飞过红海蔓延至伊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等西南亚国家。目前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蝗虫数量已达3600亿只。若到6月蝗灾得不到控制,蝗虫数量或再增500倍。

蝗虫过境只能用“惨烈”二字形容:1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.5万人的口粮,极大地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。

不过据专家所说,现在,非洲、阿拉伯国家和印度、巴基斯坦等地发生的蝗灾是由沙漠蝗(Schistocerca gregaria)造成的,在中亚和西亚也可以形成灾害。

上世纪初,有科学家报道在我国云南发现有沙漠蝗,但未被之后的科学家所证实。因此,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。

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

蝗灾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,爆发次数频繁,发生范围广,甚至曾造成严重饥荒乃至社会动乱。据《中国救荒史》统计:秦汉蝗灾平均8.8年一次,两宋为3.5年,元代为1.6年,明、清两代均为2.8年,受灾范围、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。

1951年初夏,安徽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平原、山西、新疆C等省共计78个县内发现蝗蝻,该年夏、秋全国发生蝗灾的面积达1300多万亩。

1952年,19个省、75个专区、594个县(市)以及1个盐区和1个盟旗发生蝗灾,面积达3779万余亩。造成灾害的蝗虫有飞蝗、土蝗、稻蝗及竹蝗等。就飞蝗而论,夏蝗在河北、平原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南、新疆、江苏7个省共计危害农田1426万余亩;秋蝗在上述各省除新疆以外的6个省共计危害农田391万亩,夏、秋蝗合计危害农田约1818万亩。

1953年,全国发生夏蝗灾害的农田面积共515万亩,因夏蝗未能彻底消灭,秋蝗情况相当严重,仅江苏省蝗灾面积就达73万余亩。

1954年,据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及新疆、内蒙古等省区不完全统计,夏蝗造成灾害的农田面积达840多万亩,蝗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五六十只,最高达数千只,江苏省灌云县、新海连市及安徽省泗洪县的个别区、村每平方米有蝗蝻七八千只。

1955年,据蝗虫主要滋生区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等省不完全统计,发生夏、秋蝗灾害的农田面积达1464万余亩。

总之,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蝗灾仍然时有发生,“在大片荒地和湖沼地带的水利和垦荒问题,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以前,蝗虫是会经常发生或间隔一、二年或二、三年发生一次的”。

不同的是,在新中国成立前发生蝗灾时,常常因统治者无视农民疾苦,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,给农业和农民造成了严重损失,导致百姓衣食无着、流离失所。而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,每次发生蝗灾都动员大量人力、物力捕蝗、灭蝗,从而避免蝗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,使广大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。


中国治蝗有啥经验

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之所以能有效控制蝗灾,关键是采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:

1、推广飞机治蝗

关于治理亚洲飞蝗问题,1925年,苏联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化学方法的飞机灭蝗大队,前往人迹罕至的库玛河到高加索一带的芦苇丛地区治蝗,第一次飞机灭蝗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
新中国成立后也采用了飞机治蝗的方式。1951年6月13日,人民空军出动4架飞机到皖北执行灭蝗任务,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飞机灭蝗。飞机在安徽省泗洪县飞蝗密集、人工难以捕打的深草苇地带,每日早晚连续出动喷射“六六六”杀虫粉,喷射面积达9500余亩。喷射药粉后,飞蝗与四五龄蝗蝻的死亡及中毒率达70%以上。经过群众努力捕打和飞机协助扑杀,分布在全县30余万亩的蝗虫至23日已基本被扑灭。

飞机治蝗的区域还有河北省黄骅、武清、宝坻、宁河等县以及湖北省天门县等地区,历时月余,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。“由于这些一连串的胜利,不但扭转了群众把蝗虫当作‘神虫’的迷信思想,并坚定了‘人定胜天’的信念,同时也为来年的治蝗工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”。

2、从根本上铲除蝗虫滋生地,改造蝗区生态环境

要真正有效控制蝗灾,必须彻底改造蝗虫滋生的生态环境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在捕灭蝗虫的同时,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蝗区生态环境的改造。通过兴修水利和垦荒,人类能把飞蝗的滋生地改造成良田。治淮工程的完成、官厅水库的兴建、黄河的治理等对从根本上消减蝗区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通过对蝗区生态环境进行改造,至1957年江苏省已有40多万亩过去飘蝗的地区变为无蝗区。安徽省泗洪县1952年即开始改造蝗区,并开挖安东河以解决安河洼蝗区的水患;1953年建成国营洪泽湖农场以改造车路口蝗区,面积达12.1万亩;同年建成三河闸,改造了龙集滨湖蝗区,面积6万亩;1955年完成城头防洪圩堤25公里以改造城头蝗区,将大堤内建成农田;同年兴建防洪堤以改造大渔沟蝗区。

经过坚持不懈的改造、治理,危害我国数千年的飞蝗之害最终得到有效控制。

1977年10月24日,《人民日报》报道称:“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,如今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。我国已经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过蝗害。有关部门准备把这项重要成果推荐给全国科学大会。今天,人们来到昔日蝗灾严重的黄淮流域一些著名的飞蝗孳生地,可以看到绿树如带,稻田如毯。过去的‘蚂蚱窝’,已经变成了‘鱼米乡’。鲁西南微山湖地区的几十万亩湖滩泛水地,历来是孳生飞蝗的场所,解放前,蝗群迁飞,为害数省。如今,这里已变成大片旱涝保收的稻田,‘飞蝗蔽日,禾草一空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”。


祝好朋友长征步向三春迈,伟业图从四化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