凝声静气西柏坡,
战报频频手中握。
震耳欲聋嘶鸣响,
平津一局定乾坤。
1860年11月14日,清政府与俄国签订《中俄北京条约》。
1987年11月1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。
1993年11月14日,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》。
1994年11月14日,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。
2002年11月14日,中共十六大通过了关于《中国共产党章程(修正案)》的决议,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,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被载入党章。
三大战役为何先打辽沈战役
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,包括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、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。
1948年,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、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。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,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。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。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。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历时142天,共争取起义、投诚、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,非正规军29个师,合计共154万余人。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。
三大战役,为何先打的是辽沈战役呢?
一是从实力上看,东北野战军略胜国民党军队
1948年7月,国民党军队的五大重兵集团分别是:东北卫立煌集团4个兵团、14个军、44个师;华北傅作义集团3个兵团、12个军、40余个师;华东刘峙集团4个兵团、10个绥靖区、31个军、70余个师;华中白崇禧集团3个兵团、4个绥靖区、13个军;西北胡宗南集团3个兵团(整编军)、11个军(整编师)。
人民解放军相对应的是五大野战军: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;华北野战军9个纵队;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;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1个军,西北野战军6个纵队。由此可以看出,当时各大战略区除东北战场外,华北、华东、中原、西北等战场我军都处于劣势,尚不具备决战条件。
二是从战术上看,形成“关门打狗”的局势
东北地区地理条件较特殊。东北地区虽辽阔,但通往关内的陆路只有辽西走廊一条狭长通道,一旦被控制,则整个东北地区就等于关上了大门,将形成“关门打狗”的局势,有利于阻止东北国民党军逃至关内,将其全歼。
在辽沈战役前,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虽受到严重打击,但在国民党五大集团中,仍以华东和东北两个集团的兵力最多、装备最好。如果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全部撤入关内,那势必会大大加强国民党军在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作战力量,而这必将给长江以北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带来不可预知的军事压力。
三是从战略上看,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
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,拥有丰富的煤、铁等战略物资,并在奉系军阀和伪满洲国时期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基础,军事战略地位重大。东北地区盛产煤矿与铁矿,具备发展重工业的基础。在此基础上,东北地区在此前建立了较成体系的重工业与军事工业。据统计,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,东北的煤、生铁,钢材、发电量、水泥、木材和机械工业产量都居全国首位。工业是支撑现代军事的基础,控制了东北地区,就可以为军队提供多样物资,增强军队战斗力。
自古以来就有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的“兵谚”,粮食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解放战争时期,人民解放军的粮食供应标准大体是每人每天1.3斤至2斤。如按1人1天1.5斤粮食计算,一支10万人的部队1个月就需要粮食450万斤。东北是重要的产粮区,打下东北,不但解决了东北解放军的吃粮问题,也可就近支援华北。
四是从风水上看,东北是八卦的生门
当红军到达陕甘宁边区的时候,当地回民老人告诉毛泽东,东北是中国的“生门”。毛泽东记住了老人的话,日本一投降,就派林彪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进入东北,把国民党军队围困在哈尔滨、长春、沈阳,直到发动辽沈战役,把国民党军队彻底赶出了东北。事实证明,得东北得天下。东北是中国的“生门”,在解放中国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证明。
因此,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,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。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,辽沈战役在52天激战中,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.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.1万余人,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。
祝好朋友长征步向三春迈,伟业图从四化描!
凝声静气西柏坡,
战报频频手中握。
震耳欲聋嘶鸣响,
平津一局定乾坤。
1860年11月14日,清政府与俄国签订《中俄北京条约》。
1987年11月1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。
1993年11月14日,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》。
1994年11月14日,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。
2002年11月14日,中共十六大通过了关于《中国共产党章程(修正案)》的决议,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,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被载入党章。
三大战役为何先打辽沈战役
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,包括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、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。
1948年,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、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。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,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。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。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。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历时142天,共争取起义、投诚、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,非正规军29个师,合计共154万余人。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。
三大战役,为何先打的是辽沈战役呢?
一是从实力上看,东北野战军略胜国民党军队
1948年7月,国民党军队的五大重兵集团分别是:东北卫立煌集团4个兵团、14个军、44个师;华北傅作义集团3个兵团、12个军、40余个师;华东刘峙集团4个兵团、10个绥靖区、31个军、70余个师;华中白崇禧集团3个兵团、4个绥靖区、13个军;西北胡宗南集团3个兵团(整编军)、11个军(整编师)。
人民解放军相对应的是五大野战军: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;华北野战军9个纵队;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;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1个军,西北野战军6个纵队。由此可以看出,当时各大战略区除东北战场外,华北、华东、中原、西北等战场我军都处于劣势,尚不具备决战条件。
二是从战术上看,形成“关门打狗”的局势
东北地区地理条件较特殊。东北地区虽辽阔,但通往关内的陆路只有辽西走廊一条狭长通道,一旦被控制,则整个东北地区就等于关上了大门,将形成“关门打狗”的局势,有利于阻止东北国民党军逃至关内,将其全歼。
在辽沈战役前,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虽受到严重打击,但在国民党五大集团中,仍以华东和东北两个集团的兵力最多、装备最好。如果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全部撤入关内,那势必会大大加强国民党军在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作战力量,而这必将给长江以北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带来不可预知的军事压力。
三是从战略上看,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
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,拥有丰富的煤、铁等战略物资,并在奉系军阀和伪满洲国时期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基础,军事战略地位重大。东北地区盛产煤矿与铁矿,具备发展重工业的基础。在此基础上,东北地区在此前建立了较成体系的重工业与军事工业。据统计,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,东北的煤、生铁,钢材、发电量、水泥、木材和机械工业产量都居全国首位。工业是支撑现代军事的基础,控制了东北地区,就可以为军队提供多样物资,增强军队战斗力。
自古以来就有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的“兵谚”,粮食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解放战争时期,人民解放军的粮食供应标准大体是每人每天1.3斤至2斤。如按1人1天1.5斤粮食计算,一支10万人的部队1个月就需要粮食450万斤。东北是重要的产粮区,打下东北,不但解决了东北解放军的吃粮问题,也可就近支援华北。
四是从风水上看,东北是八卦的生门
当红军到达陕甘宁边区的时候,当地回民老人告诉毛泽东,东北是中国的“生门”。毛泽东记住了老人的话,日本一投降,就派林彪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进入东北,把国民党军队围困在哈尔滨、长春、沈阳,直到发动辽沈战役,把国民党军队彻底赶出了东北。事实证明,得东北得天下。东北是中国的“生门”,在解放中国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证明。
因此,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,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。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,辽沈战役在52天激战中,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.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.1万余人,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。
祝好朋友长征步向三春迈,伟业图从四化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