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间四月芳菲尽,
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长恨春归无觅处,
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1986年4月12日,中国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。
1981年4月12日,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“哥伦比亚”号。
1961年4月12日,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航天飞船绕地飞行一周,实现人类首次遨游太空。
1927年4月12日,蒋介石发动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。
1204年4月12日,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,次日破城,并洗劫一空。
中国各省名称和简称的来历(二)
二十三个省(二)
7. 山东省(鲁)
战国至秦汉时,崤山、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。金时,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、山东西路,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。清初设置山东省,“山东”才成为本省的专名。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,故简称“鲁”。
8. 河南省(豫)
河南,古称中原、中州、豫州,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,故名河南。汉设豫州刺史部。唐置河南道。宋置河南路。元置河南江北行省。明初设河南省。辖区相当于《禹贡》中的豫州,故简称“豫”。
9. 江苏省(苏)
清康熙六年(1667年)设江苏省,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(今南京市)和巡抚驻所苏州(今苏州市)两府首字, 这是江苏建省之始,取全称中的“苏”字作为简称。
10. 安徽省(皖)
1667年,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。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(今安庆市)和经济都会徽州(今歙县)二府首字。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,别称为皖,故安徽简称“皖”。一说认为因境内的名山天柱山古称皖公山,故简称“皖”。
11. 浙江省(浙)
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。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、钱塘江和新安江。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、浙西两个地区。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。明初设浙江省。取全称中的“浙”字作为简称。一说认为因富春江、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,故简称“浙”。
12. 福建省(闽)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此设闽中郡。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。唐朝,福建属江南道。711年,立闽州都督府,领有闽、建、泉、漳、潮五州。725年,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。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。元设福建行省。明设福建省至今。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,故简称“闽”。一说因境内有闽江,故简称“闽”。
13. 江西省(赣)
唐代设江南西道,简称江西道,江西由此得名。宋设江南西路。元设江西行省。后皆设江西省。因赣江纵贯全省,故简称“赣”。
14. 湖南省(湘)
唐代在洞庭湖以南,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,始出现湖南一名。宋置荆湖南路,简称湖南路。元明两代设湖南道。清代设置湖南省。因湘江纵贯全省,故简称“湘”。
15. 湖北省(鄂)
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,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,简称湖北路,湖北一名产生。元明两代设湖广行省。清代设置湖北省。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,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,故湖北简称“鄂”。
16. 广东省(粤)
宋置广南东路,简称广东路,由此出现广东一名。元设广东道。明设广东省。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,故简称“粤”。
17. 台湾省(台)
“台湾”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“台窝湾”社的社名,意为滨海之地。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“岛夷”;秦朝称“瀛州”;三国时期称“夷洲”;隋朝至元朝称“流求”。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“台湾”一词。清光绪十一年(1885年)设台湾省。取全称中的“台”字作为简称。
18. 海南省(琼)
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,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,故名海南省。1988年建省。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、琼州或琼崖,故简称“琼”。
19. 甘肃省(甘或陇)
北宋年间,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,治所在甘州(今张掖市),辖甘州、肃州(今酒泉)二州,取二州首字,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。元设甘肃行中书省,明代并入陕西省,清代恢复省治。取全称中的“甘”字作为简称。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,故简称“甘”。由于甘、陕两省间有陇山,甘肃古时别称陇西,故又简称“陇”。
20. 陕西省(陕或秦)
西周初年,周王朝以“陕原”(今河南陕县境内)为界。陕原以东曰“陕东”,由周公管辖;陕原以西曰“陕西”,由召公管辖。陕西因此得名。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,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。宋初设陕西路,为陕西得名的开始;元设陕西行省,并将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;明置陕西省,后改陕西布政使司;清改陕西省,省名至今未变。取全称中的“陕”字作为简称。又因辖区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,故又简称“秦”。
21. 四川省(川或蜀)
辖区秦时设蜀郡。汉设益州刺史部。唐设剑南道,又分剑南东川道、剑南西川道。宋置川陕路。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,今川地区分为益州(今成都)、梓州(今三台)、利州(今广元)、夔州(今奉节)四路,合称“川峡四路”。四川由此得名。元时设为四川行省。自此,四川省治沿用至今。取全称中的“川”字作为简称。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,故又简称“蜀”。
22. 贵州省(贵或黔)
唐代设矩州。公元974年,土著首领普贵,以控制的矩州归顺,宋朝在敕书中有:“惟尔贵州,远在要荒”一语,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。宋宣和元年(1119),朝廷为思州军事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,"贵州"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。清设贵州省。取全称中的“贵”字作为简称。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,故简称“贵”。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,唐属黔中道,故又简称“黔”。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,故简称“黔”。
23. 云南省(云或滇)
云南即“彩云之南”,另一说因在云岭以南,故名云南。西汉时设云南县。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。元设云南行省。明设云南布政使司。清设云南省。取全称中的“云”字作为简称。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,属战国时滇国地,故又简称“滇”。一说因境内有滇池,故简称“滇”。
祝好朋友君子之交似幽兰,前程似锦花开绽!
人间四月芳菲尽,
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长恨春归无觅处,
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1986年4月12日,中国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。
1981年4月12日,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“哥伦比亚”号。
1961年4月12日,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航天飞船绕地飞行一周,实现人类首次遨游太空。
1927年4月12日,蒋介石发动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。
1204年4月12日,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,次日破城,并洗劫一空。
中国各省名称和简称的来历(二)
二十三个省(二)
7. 山东省(鲁)
战国至秦汉时,崤山、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。金时,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、山东西路,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。清初设置山东省,“山东”才成为本省的专名。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,故简称“鲁”。
8. 河南省(豫)
河南,古称中原、中州、豫州,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,故名河南。汉设豫州刺史部。唐置河南道。宋置河南路。元置河南江北行省。明初设河南省。辖区相当于《禹贡》中的豫州,故简称“豫”。
9. 江苏省(苏)
清康熙六年(1667年)设江苏省,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(今南京市)和巡抚驻所苏州(今苏州市)两府首字, 这是江苏建省之始,取全称中的“苏”字作为简称。
10. 安徽省(皖)
1667年,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。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(今安庆市)和经济都会徽州(今歙县)二府首字。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,别称为皖,故安徽简称“皖”。一说认为因境内的名山天柱山古称皖公山,故简称“皖”。
11. 浙江省(浙)
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。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、钱塘江和新安江。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、浙西两个地区。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。明初设浙江省。取全称中的“浙”字作为简称。一说认为因富春江、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,故简称“浙”。
12. 福建省(闽)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此设闽中郡。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。唐朝,福建属江南道。711年,立闽州都督府,领有闽、建、泉、漳、潮五州。725年,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。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。元设福建行省。明设福建省至今。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,故简称“闽”。一说因境内有闽江,故简称“闽”。
13. 江西省(赣)
唐代设江南西道,简称江西道,江西由此得名。宋设江南西路。元设江西行省。后皆设江西省。因赣江纵贯全省,故简称“赣”。
14. 湖南省(湘)
唐代在洞庭湖以南,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,始出现湖南一名。宋置荆湖南路,简称湖南路。元明两代设湖南道。清代设置湖南省。因湘江纵贯全省,故简称“湘”。
15. 湖北省(鄂)
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,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,简称湖北路,湖北一名产生。元明两代设湖广行省。清代设置湖北省。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,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,故湖北简称“鄂”。
16. 广东省(粤)
宋置广南东路,简称广东路,由此出现广东一名。元设广东道。明设广东省。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,故简称“粤”。
17. 台湾省(台)
“台湾”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“台窝湾”社的社名,意为滨海之地。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“岛夷”;秦朝称“瀛州”;三国时期称“夷洲”;隋朝至元朝称“流求”。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“台湾”一词。清光绪十一年(1885年)设台湾省。取全称中的“台”字作为简称。
18. 海南省(琼)
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,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,故名海南省。1988年建省。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、琼州或琼崖,故简称“琼”。
19. 甘肃省(甘或陇)
北宋年间,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,治所在甘州(今张掖市),辖甘州、肃州(今酒泉)二州,取二州首字,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。元设甘肃行中书省,明代并入陕西省,清代恢复省治。取全称中的“甘”字作为简称。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,故简称“甘”。由于甘、陕两省间有陇山,甘肃古时别称陇西,故又简称“陇”。
20. 陕西省(陕或秦)
西周初年,周王朝以“陕原”(今河南陕县境内)为界。陕原以东曰“陕东”,由周公管辖;陕原以西曰“陕西”,由召公管辖。陕西因此得名。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,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。宋初设陕西路,为陕西得名的开始;元设陕西行省,并将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;明置陕西省,后改陕西布政使司;清改陕西省,省名至今未变。取全称中的“陕”字作为简称。又因辖区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,故又简称“秦”。
21. 四川省(川或蜀)
辖区秦时设蜀郡。汉设益州刺史部。唐设剑南道,又分剑南东川道、剑南西川道。宋置川陕路。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,今川地区分为益州(今成都)、梓州(今三台)、利州(今广元)、夔州(今奉节)四路,合称“川峡四路”。四川由此得名。元时设为四川行省。自此,四川省治沿用至今。取全称中的“川”字作为简称。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,故又简称“蜀”。
22. 贵州省(贵或黔)
唐代设矩州。公元974年,土著首领普贵,以控制的矩州归顺,宋朝在敕书中有:“惟尔贵州,远在要荒”一语,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。宋宣和元年(1119),朝廷为思州军事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,"贵州"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。清设贵州省。取全称中的“贵”字作为简称。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,故简称“贵”。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,唐属黔中道,故又简称“黔”。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,故简称“黔”。
23. 云南省(云或滇)
云南即“彩云之南”,另一说因在云岭以南,故名云南。西汉时设云南县。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。元设云南行省。明设云南布政使司。清设云南省。取全称中的“云”字作为简称。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,属战国时滇国地,故又简称“滇”。一说因境内有滇池,故简称“滇”。
祝好朋友君子之交似幽兰,前程似锦花开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