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历史大讲堂〗
商承夏制国运开,青铜冶炼渐隆盛。
歌声曼妙舞蹁跹,水利建筑皆有成。
军事制度成系统,鼓进铙退利伐征。
龙骨刻字有新创,文化传递示明灯。
商朝器物文明史
〖农业〗
商朝中期,农业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。奴隶主非常重视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,经常卜问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事项,举行祭祀仪式,有时还亲自监督奴隶劳动,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。在甲骨文中已有不少关于农作物的记录。如黍和稷是当时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。
〖天文历法〗
商代历法较夏代有了较大进步。从甲骨文卜辞里可以看出,人们已经能够很好地配合年月日三者关系,把一年分成12个月,大月30日,小月29日,又增置闰月,闰年13个月。说明这时已经用大小月和连大月来调整朔望,用置闰来调整朔望和回归年的长度,这正是阴阳合历的最大特点。这种台历中国一直沿用了好几千年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日制度体系。
〖制陶〗
商代制陶业已设有专门的作坊,并有固定的分工。制陶作坊除生产一般的灰陶、红陶和黑陶器外,还生产少量的釉陶和白陶。白陶的制作技术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,陶质较坚硬。铸造用的陶范是由砂和粘土构成,要求较大的强度和较高的透气性、耐热性。为了达到一定要求,人们就得在制范的原料和烧成温度上设法改进,从而产生了原始青瓷器。
〖商代青瓷尊〗
商代青瓷尊,高27厘米,器表还有几块较厚的玻璃质绿色釉,明亮光滑,胎釉结合较密,被称为我国瓷器的鼻祖。
〖音乐〗
殷墟出土的乐器有陶埙、石埙、铜铃、铜铙等。1950年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了一件完美的石磬,长84厘米,高42厘米,正面雕成虎形,线条刚劲而柔和。说明商代的乐器已有相当高的水平。
〖舞蹈〗
随着社会的变革,巫舞的形式虽然被沿袭下来,但功能却逐渐发生变化——从娱神而走向娱人。《史记•殷本纪》称商纣“以酒为池,悬肉为林,使男女倮,相逐其间,作长夜之饮”,说明祭祀乐舞已为宫廷的君主及其他奴隶主所享用。
〖战车〗
从出土的遗物看,殷商的战车大多为一车二马,也有一车四马的,每车乘三人,分为左中右,每人一套弓箭、戈、刀、砺石等武器。中间的人位置稍微靠前,主要负责驾车,左边的人负责用弓箭射击,右边的人则持戈战斗。车战一般在平原地区进行,要根据地形情况列成方阵,通常为左中右三列。进攻时,战车的后面跟有步兵,配合作战。
〖鼓进铙退〗
在商代考古中,发现了一种乐器铙。它个体不大,形状与后世的青铜钟相近,形状类似两片瓦粘合在一起的腔体,两面装饰有带角的兽面纹,敲击能发出清脆的乐声。据文献记载,铙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宫廷宴乐,而是用于战争——指挥军队撤退。军队作战时,通过击鼓来指示士兵冲锋;需退兵时,则通过敲击铙来指示停止击鼓,从而达到大军撤退的目的。
〖兵器〗
商代出现了专门炼铜的坩锅,开始大批量地生产青铜兵器,开始进入以金属兵器为主的时代。根据考古发现可知,无论是商王直接统帅的军队还是臣服方国的军队,其武器装备都是以青铜制品为主。
〖戈〗
戈,是一种装有长柄的勾形兵器,有锋利的双面刃和前锋,柄长一般约3米,其基本性能为既可以勾割,又可以啄击。殷墟早期出土的铜戈只有援和内,到商中后期,戈的形状又有改进,开始将戈的内改为弯曲的勾状。
〖矛〗
矛是一种装有长柄的尖状刺杀兵器,根据殷墟出土的大批实物来看,商代的铜矛,矛头呈尖叶形,刃部有双锋,下部是安柄的铜形銎,銎部两侧有环或孔,用以系缨。安柄的方法有两种,一种直接透于矛头;一种仅止于矛銎。
〖刀〗
刀,是一种近接肉搏用的砍杀兵器,商代的青铜刀数量极少,且型制非常短小,作甲士护身之用,仅为一种辅助兵器。从殷墟出土的商代铜刀看,较夏代有很大进步。
〖青铜器〗
商代使用青铜器已较普遍。在安阳小屯附近发现的铸铜作坊遗址,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。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技术有许多新创造。青铜器的品种很多,主要的有礼器、食器、酒器、兵器、车马器等。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,器高(带耳)137厘米,长110厘米,宽77厘米,重875公斤。可见当时已有大规模的作坊,复杂的分工及专门熟练技术。这时已能使用多块范、芯装配而成的复合范,具有中国特色的陶范熔铸技术基本形成。
〖人面纹铜鼎〗
人面纹铜鼎高38.5厘米,口长29.8厘米,口宽23.7厘米,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。鼎为炊器,上有两耳,便于提携,下有四足,便于加温。商代铜鼎很多,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,浓眉大眼,高鼻梁,凸颧骨,宽嘴紧闭,表情庄重。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,腮两侧置兽爪。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,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。腹内有“大禾”二字铭文。
〖豕形铜尊〗
豕形铜尊高40厘米,长72厘米,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尊为酒器。猪背上开椭圆形口,设盖,腹内盛酒。口两侧有獠牙,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,不属于家养,而是一条孔武有力的野公猪。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,从实用的角度考虑,此器重达30多公斤,容积有13公升,盛满之后,一个人难以搬运,有此管孔,可以穿系绳索,供人抬举。猪身上装饰有鳞甲,龙纹和兽面纹。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,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。
〖商代玉器〗
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。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,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,品种繁多,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,也有工具、生活用品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。这些品种以礼器、圆雕人物最为珍贵,如玉璋、玉琮、玉璧等,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。圆雕动物及容器,仅次于人物玉雕,也很有收藏价值。因为人物、动物圆雕工艺难度大,又具有写实的艺术特点,能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面貌,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、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。
〖商代玉腰带〗
商代玉腰带长9.6厘米,宽3.5厘米,厚1.5厘米。磷铝石质,多呈苹果绿色,玻璃光泽,不透明,有深绿斑。由13块形状各异、大小不一的玉块串成,大者6块,小者7块,或呈圆管状,或呈长方形,均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。出土时,它们一块接一块呈弧形横置。
商代器物文明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,其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商代器物文明的发展的离不开广大劳动人们智慧和血汗。
祝好朋友抛弃烦恼乐逍遥,快乐相随福环绕!
〖历史大讲堂〗
商承夏制国运开,青铜冶炼渐隆盛。
歌声曼妙舞蹁跹,水利建筑皆有成。
军事制度成系统,鼓进铙退利伐征。
龙骨刻字有新创,文化传递示明灯。
商朝器物文明史
〖农业〗
商朝中期,农业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。奴隶主非常重视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,经常卜问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事项,举行祭祀仪式,有时还亲自监督奴隶劳动,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。在甲骨文中已有不少关于农作物的记录。如黍和稷是当时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。
〖天文历法〗
商代历法较夏代有了较大进步。从甲骨文卜辞里可以看出,人们已经能够很好地配合年月日三者关系,把一年分成12个月,大月30日,小月29日,又增置闰月,闰年13个月。说明这时已经用大小月和连大月来调整朔望,用置闰来调整朔望和回归年的长度,这正是阴阳合历的最大特点。这种台历中国一直沿用了好几千年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日制度体系。
〖制陶〗
商代制陶业已设有专门的作坊,并有固定的分工。制陶作坊除生产一般的灰陶、红陶和黑陶器外,还生产少量的釉陶和白陶。白陶的制作技术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,陶质较坚硬。铸造用的陶范是由砂和粘土构成,要求较大的强度和较高的透气性、耐热性。为了达到一定要求,人们就得在制范的原料和烧成温度上设法改进,从而产生了原始青瓷器。
〖商代青瓷尊〗
商代青瓷尊,高27厘米,器表还有几块较厚的玻璃质绿色釉,明亮光滑,胎釉结合较密,被称为我国瓷器的鼻祖。
〖音乐〗
殷墟出土的乐器有陶埙、石埙、铜铃、铜铙等。1950年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了一件完美的石磬,长84厘米,高42厘米,正面雕成虎形,线条刚劲而柔和。说明商代的乐器已有相当高的水平。
〖舞蹈〗
随着社会的变革,巫舞的形式虽然被沿袭下来,但功能却逐渐发生变化——从娱神而走向娱人。《史记•殷本纪》称商纣“以酒为池,悬肉为林,使男女倮,相逐其间,作长夜之饮”,说明祭祀乐舞已为宫廷的君主及其他奴隶主所享用。
〖战车〗
从出土的遗物看,殷商的战车大多为一车二马,也有一车四马的,每车乘三人,分为左中右,每人一套弓箭、戈、刀、砺石等武器。中间的人位置稍微靠前,主要负责驾车,左边的人负责用弓箭射击,右边的人则持戈战斗。车战一般在平原地区进行,要根据地形情况列成方阵,通常为左中右三列。进攻时,战车的后面跟有步兵,配合作战。
〖鼓进铙退〗
在商代考古中,发现了一种乐器铙。它个体不大,形状与后世的青铜钟相近,形状类似两片瓦粘合在一起的腔体,两面装饰有带角的兽面纹,敲击能发出清脆的乐声。据文献记载,铙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宫廷宴乐,而是用于战争——指挥军队撤退。军队作战时,通过击鼓来指示士兵冲锋;需退兵时,则通过敲击铙来指示停止击鼓,从而达到大军撤退的目的。
〖兵器〗
商代出现了专门炼铜的坩锅,开始大批量地生产青铜兵器,开始进入以金属兵器为主的时代。根据考古发现可知,无论是商王直接统帅的军队还是臣服方国的军队,其武器装备都是以青铜制品为主。
〖戈〗
戈,是一种装有长柄的勾形兵器,有锋利的双面刃和前锋,柄长一般约3米,其基本性能为既可以勾割,又可以啄击。殷墟早期出土的铜戈只有援和内,到商中后期,戈的形状又有改进,开始将戈的内改为弯曲的勾状。
〖矛〗
矛是一种装有长柄的尖状刺杀兵器,根据殷墟出土的大批实物来看,商代的铜矛,矛头呈尖叶形,刃部有双锋,下部是安柄的铜形銎,銎部两侧有环或孔,用以系缨。安柄的方法有两种,一种直接透于矛头;一种仅止于矛銎。
〖刀〗
刀,是一种近接肉搏用的砍杀兵器,商代的青铜刀数量极少,且型制非常短小,作甲士护身之用,仅为一种辅助兵器。从殷墟出土的商代铜刀看,较夏代有很大进步。
〖青铜器〗
商代使用青铜器已较普遍。在安阳小屯附近发现的铸铜作坊遗址,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。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技术有许多新创造。青铜器的品种很多,主要的有礼器、食器、酒器、兵器、车马器等。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,器高(带耳)137厘米,长110厘米,宽77厘米,重875公斤。可见当时已有大规模的作坊,复杂的分工及专门熟练技术。这时已能使用多块范、芯装配而成的复合范,具有中国特色的陶范熔铸技术基本形成。
〖人面纹铜鼎〗
人面纹铜鼎高38.5厘米,口长29.8厘米,口宽23.7厘米,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。鼎为炊器,上有两耳,便于提携,下有四足,便于加温。商代铜鼎很多,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,浓眉大眼,高鼻梁,凸颧骨,宽嘴紧闭,表情庄重。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,腮两侧置兽爪。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,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。腹内有“大禾”二字铭文。
〖豕形铜尊〗
豕形铜尊高40厘米,长72厘米,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尊为酒器。猪背上开椭圆形口,设盖,腹内盛酒。口两侧有獠牙,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,不属于家养,而是一条孔武有力的野公猪。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,从实用的角度考虑,此器重达30多公斤,容积有13公升,盛满之后,一个人难以搬运,有此管孔,可以穿系绳索,供人抬举。猪身上装饰有鳞甲,龙纹和兽面纹。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,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。
〖商代玉器〗
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。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,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,品种繁多,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,也有工具、生活用品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。这些品种以礼器、圆雕人物最为珍贵,如玉璋、玉琮、玉璧等,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。圆雕动物及容器,仅次于人物玉雕,也很有收藏价值。因为人物、动物圆雕工艺难度大,又具有写实的艺术特点,能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面貌,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、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。
〖商代玉腰带〗
商代玉腰带长9.6厘米,宽3.5厘米,厚1.5厘米。磷铝石质,多呈苹果绿色,玻璃光泽,不透明,有深绿斑。由13块形状各异、大小不一的玉块串成,大者6块,小者7块,或呈圆管状,或呈长方形,均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。出土时,它们一块接一块呈弧形横置。
商代器物文明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,其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商代器物文明的发展的离不开广大劳动人们智慧和血汗。
祝好朋友抛弃烦恼乐逍遥,快乐相随福环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