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模式(人事类)
2015-11-18

文化展厅.jpg

事业发展人为先,评定优劣益取贤。

实事求是定标准,因地制宜不作难。

工作培训均评议,争先恐后奋图强。

循序渐进步步高,企兴业旺宏图展。

1.jpg

『内部职称制』

〖产生背景〗

    1994年,我国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,各行各业都在评职称,很多单位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,从而催生了各种培训热、考证热。企业中有些人不再为提升职业技能去学习,而是为了取得职称而考试,出现了轻实践重考试,轻能力重文凭的现象。还有一些人在工作中技能突出,却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时间原因没有考取资格证书,工资待遇不如有职称的人员。鉴于这种情况,振东推出了“内部职称制”,让大家同时享受国家职称和内部职称双津贴,激励全员主动提升个人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,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。

2.jpg

〖产生案例〗

    振东转型制药后,公司规模不断扩大,虽引进一批专业人才,但满足不了公司的发展需要。为鼓励大家学习,快速全面提升,公司设立职称工资:为考取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按照高、中、初的等级每月发放1000元、500元、300元不同额度的津贴。公司很多员工投入学习,参加各种职称考试。考取了国家职称证的员工,享受到了公司津贴,感到非常开心。但有人在日常工作中职业技能水平很高,由于文化底子薄,考不到职称,享受不到职称津贴,可工作质量却不次于取得职称的员工,有的甚至优于他们,感到不公平。信息反馈到李总,李总认为不合理,为了让“能者多劳、多劳多得”,立即组织大家讨论,决定出台“内部职称制”,并制定了内部评审职称的制度和标准,分为初、中、高级,主要包括管理类、营销类、技术类、文员类,让评上内部职称的员工享受相应级别的津贴。振东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学习,为了让中管以上做好培训,又延伸出“教育职称”,分为初、中、高级教授和讲师,讲课津贴与职称匹配。工作职称与教育职称完美结合,形成了科学的“内部职称制”。

3.jpg

〖模式定义〗

    内部职称制分工作职称和教学职称。

    工作职称是振东人事管理特有的模式,根据工作体系和岗位分为初、中、高级。

    教学职称是振东商学院制运作模式之一,分为初、中、高三级讲师和教授。

〖实施目的〗

   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提升员工素质,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和培训师的培育机制,提供职位、岗位、薪酬等晋升和提高通道。

4.jpg

〖实施方法〗

  工作职称

      1.人资部每年统计公司全员当年的民主评议结果、季度考试成绩、外部职称和内部荣誉;

      2.每年年底,职称审评小组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工作职称评审;

      3.各系工作职称均分为初、中、高级;

      4.人力资源部根据工作职称,每月发放相应的津贴。

  教学职称

      1.商学院负责建立内部老师数据库,对讲师修订或开发的课件、内外部授课记录及培训效果详细记录;

      2.每年年底,职称审评小组根据讲师的课件和授课的数量和质量,进行内训师教学职称级别评审;

      3.教学职称分两大类,教授和讲师,每大类中分初、中、高级;

      4、内训师在商学院或外部授课时,按其对应的教学职称给予相应的培训津贴。

5.jpg

〖应用案例〗

    案例一:原长治县二轻局科员王旭文,化工专业毕业。加盟振东后,由于勤奋好学、不断进去,经常参与技改,千方百计出台各种方法节能降耗,业务水平提升很快。在“内部职称制”评定时,被评为初级工程师。此后,王旭文经常找自己的差距,不断的向领导和专家学习,完善自己,抓住机遇走出去,经常与大家组织技术提升培训活动等。两年后,王旭文被评为高级工程师。一年后,又顺利考取了国家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,享受国家和内部双职称津贴。此后,他更加刻苦努力,不断充实自己、提升自己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0年他被提拔为振东制药生产老总,2015年又被晋升为集团总工程师。

6.jpg

    案例二:张军卫是公司销售部的一名内勤,为了培养他,李总特意安排他给大家讲课。第一次备课,自认为课件设计的好,但培训效果不佳。课后,他略感沮丧,但李总不断指导和鼓励他,经过不断的授课,培训水平显著提升。在公司“内部教学职称”评定时,张军卫被评为“中级讲师”,感到非常欣慰。此后,他更加努力学习,积极与同事沟通,与培训学员交流,主动听取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与差距。一年后,被评为“高级讲师”。此时,李总认为张军卫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,派他下市场,从业务员做起,两年升任省区经理。在市场上,张军卫发挥自己培训特长,不断给大家授课,思维越来越清晰,各种知识得到了很大提高,现出任上海学术区总经理。

7.jpg

    愿龙鸾炳文神州焕彩,鸿鹏展翅华夏腾飞!



管理模式(人事类)

文化展厅.jpg

事业发展人为先,评定优劣益取贤。

实事求是定标准,因地制宜不作难。

工作培训均评议,争先恐后奋图强。

循序渐进步步高,企兴业旺宏图展。

1.jpg

『内部职称制』

〖产生背景〗

    1994年,我国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,各行各业都在评职称,很多单位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,从而催生了各种培训热、考证热。企业中有些人不再为提升职业技能去学习,而是为了取得职称而考试,出现了轻实践重考试,轻能力重文凭的现象。还有一些人在工作中技能突出,却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时间原因没有考取资格证书,工资待遇不如有职称的人员。鉴于这种情况,振东推出了“内部职称制”,让大家同时享受国家职称和内部职称双津贴,激励全员主动提升个人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,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。

2.jpg

〖产生案例〗

    振东转型制药后,公司规模不断扩大,虽引进一批专业人才,但满足不了公司的发展需要。为鼓励大家学习,快速全面提升,公司设立职称工资:为考取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按照高、中、初的等级每月发放1000元、500元、300元不同额度的津贴。公司很多员工投入学习,参加各种职称考试。考取了国家职称证的员工,享受到了公司津贴,感到非常开心。但有人在日常工作中职业技能水平很高,由于文化底子薄,考不到职称,享受不到职称津贴,可工作质量却不次于取得职称的员工,有的甚至优于他们,感到不公平。信息反馈到李总,李总认为不合理,为了让“能者多劳、多劳多得”,立即组织大家讨论,决定出台“内部职称制”,并制定了内部评审职称的制度和标准,分为初、中、高级,主要包括管理类、营销类、技术类、文员类,让评上内部职称的员工享受相应级别的津贴。振东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学习,为了让中管以上做好培训,又延伸出“教育职称”,分为初、中、高级教授和讲师,讲课津贴与职称匹配。工作职称与教育职称完美结合,形成了科学的“内部职称制”。

3.jpg

〖模式定义〗

    内部职称制分工作职称和教学职称。

    工作职称是振东人事管理特有的模式,根据工作体系和岗位分为初、中、高级。

    教学职称是振东商学院制运作模式之一,分为初、中、高三级讲师和教授。

〖实施目的〗

   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提升员工素质,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和培训师的培育机制,提供职位、岗位、薪酬等晋升和提高通道。

4.jpg

〖实施方法〗

  工作职称

      1.人资部每年统计公司全员当年的民主评议结果、季度考试成绩、外部职称和内部荣誉;

      2.每年年底,职称审评小组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工作职称评审;

      3.各系工作职称均分为初、中、高级;

      4.人力资源部根据工作职称,每月发放相应的津贴。

  教学职称

      1.商学院负责建立内部老师数据库,对讲师修订或开发的课件、内外部授课记录及培训效果详细记录;

      2.每年年底,职称审评小组根据讲师的课件和授课的数量和质量,进行内训师教学职称级别评审;

      3.教学职称分两大类,教授和讲师,每大类中分初、中、高级;

      4、内训师在商学院或外部授课时,按其对应的教学职称给予相应的培训津贴。

5.jpg

〖应用案例〗

    案例一:原长治县二轻局科员王旭文,化工专业毕业。加盟振东后,由于勤奋好学、不断进去,经常参与技改,千方百计出台各种方法节能降耗,业务水平提升很快。在“内部职称制”评定时,被评为初级工程师。此后,王旭文经常找自己的差距,不断的向领导和专家学习,完善自己,抓住机遇走出去,经常与大家组织技术提升培训活动等。两年后,王旭文被评为高级工程师。一年后,又顺利考取了国家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,享受国家和内部双职称津贴。此后,他更加刻苦努力,不断充实自己、提升自己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0年他被提拔为振东制药生产老总,2015年又被晋升为集团总工程师。

6.jpg

    案例二:张军卫是公司销售部的一名内勤,为了培养他,李总特意安排他给大家讲课。第一次备课,自认为课件设计的好,但培训效果不佳。课后,他略感沮丧,但李总不断指导和鼓励他,经过不断的授课,培训水平显著提升。在公司“内部教学职称”评定时,张军卫被评为“中级讲师”,感到非常欣慰。此后,他更加努力学习,积极与同事沟通,与培训学员交流,主动听取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与差距。一年后,被评为“高级讲师”。此时,李总认为张军卫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,派他下市场,从业务员做起,两年升任省区经理。在市场上,张军卫发挥自己培训特长,不断给大家授课,思维越来越清晰,各种知识得到了很大提高,现出任上海学术区总经理。

7.jpg

    愿龙鸾炳文神州焕彩,鸿鹏展翅华夏腾飞!